商贸频道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进入生物制剂靶向治疗时代--创新疗法已入医保,期待更多惠民政策落地

2021-07-15 16:59:16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河北新闻网讯(李博)2020年12月28日,国家医疗保障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新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并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次《医保目录》调整实行了申报制,更多新的药品被纳入医保范畴,也使许多新疗法的便捷实施成为可能,其中就包括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创新靶向生物制剂疗法,使得患者在获得临床获益之外也减轻了经济负担。

用正确的诊断手法,避免误诊误治

强直性脊柱炎是风湿免疫科的常见病。数据显示,我国的强直性脊柱炎总体患病率约为0.3%,并且发病多见于年轻男性,患者人数约在三百万左右。临床上,患者通常表现为慢性腰背疼痛,其特点为夜间休息时疼痛、影响睡眠,且早晨起来腰背僵硬疼痛,活动后痛感减轻,这种现象被称为“炎性腰背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足跟及关节周围区域的肌肉韧带附着点肿胀疼痛,即所说的“附着点炎”,以及手指或脚趾呈腊肠样肿胀,即“腊肠指/趾”。长期以来,患者出现腰背疼痛或不适感时,常被当作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棘上韧带炎等来诊治,使得很多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没有得到及时发现,导致治疗延误。

河北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科主任张风肖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与遗传相关的疾病,携带HLA-B27基因的人群发病率较高,而我国携带有该基因的人群大约在10%左右。但大多数人不会发病。但如果遇到特定诱发因素,比如外伤、应力的作用,或者是感染等因素就会诱发疾病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过了45岁,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会明显降低,但已确诊病人的病情并不会因为年龄增加而自发缓解,所以患者还需早诊早治,避免疾病进展到不可逆的结构损伤,影响生活和工作。

张风肖教授介绍,一旦出现炎性腰背痛、附着点炎或/和腊肠指/趾这些临床症状,就要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并通过一些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比如做骶髂关节CT等),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新一代生物制剂带来全新治疗选择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情发展会经过炎症、脂肪沉积、新骨形成三个阶段,一旦进展到后期形成骨桥、椎体融合,原本灵活的脊柱关节活动就会受到限制,脊柱关节的强直会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痛苦和不便,还会造成家庭和社会负担。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就变得十分重要。张风肖主任介绍,目前非甾体抗炎药是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的一线药物。随着基础免疫医学的发展,对疾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越来越多的对抗发病中起关键作用的炎症细胞因子的靶向生物制剂疗法逐渐成为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根据作用靶点的不同,目前国内临床使用的生物制剂主要有第一代的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和第二代的白介素-17A抑制剂。其中,白介素-17A这个炎症细胞因子在控制强直性脊柱炎初期的炎症发生,尤其脂肪沉积及后续病理性新骨形成方面都具有更好的治疗作用。

张风肖教授介绍,靶向生物制剂与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相比,起效更快、疗效更高、副作用更小,不但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免于疾病导致的残疾,还可让他们重返社会,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呼吁全社会关注,助力医保惠民政策落地

随着生物制剂创新疗法的不断推出,加上越来越多的生物制剂通过“国谈”进入医保,这类药物的价格也在不断降低。张风肖教授表示,现在纳入医保后,患者使用此类药物进行治疗的经济负担会有大幅度减轻,是实打实的获益。

但另一方面,大部分强直患者需要在门诊进行长期治疗和管理,目前在我省的大多数地市,门诊保障水平有限,以职工医保为例,经过个人门诊账户结算后,大部分治疗费用仍需患者自费。长期来看,患者的经济负担仍然较重,这也影响患者长期治疗的依从性。还有出于对药品品种和规格数量的限制和费用控制等因素的考虑,使得一些费用相对较高的创新药物无法及时进入医院,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患者对治疗药物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对此,张风肖教授建议,对于已纳入医保的药物,还需要再配合更多落地政策的实施,比如打通医院和药店“双通道”,即经医生诊断后开具处方,患者不论在医院还是药店都能买得到药品。尤其对于这类临床需求迫切且有突破性获益的医保创新药物,建议相关部门给予更多关注,将药物纳入“门诊特殊疾病”保障范围,提高门诊保障水平,让“买得到、用得起”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帮助患者在享有临床获益的同时,早日回归社会和工作岗位,创造更多社会价值。

责任编辑:张欣媛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